
江蘇寶應縣科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啟動“中國科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農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項目,組織農村青少年開展了2020年社會實踐系列活動,踏上探尋農業(yè)科技之旅,共享融于自然的成長經歷。
探究有機種植 倡導綠色生活

寶應縣科協項目辦組織寶應縣中等專業(yè)學校2018級財建班近40名青少年,到項目實踐基地端正果蔬園開展涉農體驗活動。
在今年春季,縣項目辦邀請縣科協兼職副主席、縣農推中心副主任李國軍在基地開展選苗、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有機果蔬種植工作,為青少年參與實踐打下基礎。
活動當天,邀請了縣科普講師團成員、縣蔬菜站站長秦文為學生講課,秦站長分別講解了毛豆、甜瓜、西瓜等蔬菜水果的基本特征、生長習性、食用方法和營養(yǎng)價值,重點講解了栽培技術和有機種植,將羊、雞糞發(fā)酵用作肥料,用黑膜鋪地解決雜草、保水、防病等問題,確保生產出的果蔬綠色健康、營養(yǎng)新鮮、優(yōu)質高端,同時建議青少年傳承基地“綠色生態(tài)、循環(huán)經濟、低碳環(huán)保”的種植理念,倡導全社會共建共享綠色生活。

秦站長帶領學生來到在田間和大棚,實地講解蔬菜水果的生長條件及栽培技術,同時引導學生采摘,如何辨別成熟的甜瓜和西瓜,在秦站長的指導下,學生們都采摘到了滿意的瓜果,分享了收獲的喜悅。
體驗高效農業(yè) 立志服務家鄉(xiāng)

寶應縣科協組織一批學生走進葡萄大棚和桃樹林,邀請農業(yè)技術人員張端正為學生們講解葡萄和桃樹的種植管理、病害防治等科普知識。在桃園,張老師介紹,油桃6月初成熟,黃金桃8月初成熟,桃子要得口味好,必須使用有機肥,他指著桃樹四周的小坑說,這就是施菜籽餅挖的塘,平均每棵樹用5斤,這樣才能滿足樹的營養(yǎng)需求。
在葡萄大棚里,張老師向學生們介紹了葡萄的品種和種植基本知識,陽光玫瑰葡萄是高端品種,由于果園堅持使用生物有機肥,葡萄的口味非常好,但同時強調,葡萄容易生病,必須做好冬季清園消毒工作,在春季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
青少年們還學習了果樹修枝、嫁接、施肥等實用技術,了解到“同種類的葡萄,為啥有的產量高,及時為葡萄修枝很關鍵”,“修枝后,才能保證葡萄果實有充足的營養(yǎng),同時提高果子產量”。學生們現場學習了怎樣修枝,也分享了葡萄的美味。
張老師自己是一位大學生,放棄在外的高薪職業(yè)回鄉(xiāng)嘗試農業(yè)創(chuàng)業(yè),他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將來能為家鄉(xiāng)建設做貢獻。
學習科技原理 激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

寶應科協組織寶應中專校學生開展了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
科普志愿者協會與科普大篷車聯動,助力項目實施,為學生呈現30多個科普展項,以直觀形象、通俗易懂的動態(tài)體驗解讀深奧的科學現象,“太陽能發(fā)電”、“無形的力”、“異性齒輪”、“會導電的布”等項目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VR”眼鏡、機器人互動等高端科技讓學生愛不釋手?破罩驹刚吒鷮W生講解“機器人大賽”“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等青少年科技賽事,激發(fā)大家積極參與,學好科技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有的農村青少年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活動,他們不禁感嘆科技的神奇魅力。
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生活技能培訓和科技實踐活動,有效提升農村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他們融入社會、就業(yè)發(fā)展儲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