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開“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做中學”科學教育推廣項目座談會
2008年5月30日上午在上海科學會堂青少年英才俱樂部,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推廣項目辦公室就“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和“做中學”科學教育推廣項目與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中心的相關項目負責人進行了該項目的座談會。
會議首先介紹了2008年度“做中學”科學教育推廣項目工作情況。2008年,“做中學”項目在全市19個區(qū)縣內都得到了推廣,18個學會的近百位專家與各區(qū)縣結成了對口,并每月進入試點區(qū)開展科學指導工作,協(xié)助試點學校教師共同開發(fā)20個“做中學”教學案例。在教師培訓工作方面,今年“做中學”教師培訓全市共有150名教師參加,并邀請了江蘇漢博教育培訓中心的專家來滬為教師們進行培訓。
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中心項目處姜景一老師表示,在上海的“做中學”科學教育推廣項目除了要繼續(xù)做好現(xiàn)有的工作外,還應該回過頭去審視已做過的工作,思考項目開展至今所遇到的困難和最大的挑戰(zhàn),并總結經(jīng)驗。將“做中學”的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不僅有助于項目今后的發(fā)展,也能幫助別的省市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少走彎路”。
隨后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推廣項目辦公室進行了“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的工作匯報。至五月底,在寶山區(qū)15位中小幼教師的努力下,在各學會專家的悉心指導,在《動手做報》的全力支持下,“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的三個重點項目:《橋梁ABC》《艦船——浮動的家園》《天氣與天氣預報》進行匯報。
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中心項目處的老師們針對編撰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與建議:如每個項目應針對某一年齡段的學生設計,使之更具針對性,難度要適合,更易讓學生接受;在編撰前應了解和熟悉現(xiàn)有課程內容,與之結合再緊密些,可作為課堂內容的延伸活動;活動手冊設計要分清是針對學生還是教師的,以提出不同要求等。
據(jù)悉,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推廣項目辦公室將全力完成中國科協(xié)和國家教育部的兩個重點試點項目,繼續(xù)將“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做中學”科學教育推廣項目的工作做好。

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中心項目處老師認真聽取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