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助“雙減”|泰州市積極探索“雙減”背景下科學教育新樣態(tài)
青少年科學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教興國戰(zhàn)略”,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單獨成章進行一體部署。推進科學教育,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程。泰州市不斷深化“雙減”部署要求,以“六個一”舉措,大力推進青少年科學教育,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著力培養(yǎng)科技后備人才。
01構建一套機制
機制先行,探索“一盤棋”推進路徑,出臺《泰州市實施青少年科學教育“點亮工程”意見》等文件,針對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不同特點,系統(tǒng)謀劃科學教育的內容、目標和實現(xiàn)的路徑及策略,形成校內外聯(lián)動、各有側重的科學教育體系。

修訂普通高中特長生自主招生辦法,將科創(chuàng)類特長生納入范圍,明確認定標準,發(fā)揮良好的導向作用。在海陵區(qū)、姜堰區(qū)開展“雙減”背景下育人方式轉型、中小學創(chuàng)新人才貫通培養(yǎng)教育改革實驗,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jīng)驗。
02培育一支團隊
印發(fā)《泰州市青少年科學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及管理辦法》,設立專項資金,加快師資引培,目前共培養(yǎng)6名科學教育名師、64名科技輔導員,聘任101名校外科技輔導員。

03開發(fā)一批課程
立足需求,打造“立體化”課程,將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育貫穿各學段,推動全市所有中小學開齊上好科學課、實驗課、通用技術課等,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科學選修課。
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雙進”助力“雙減”科普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實施“六百”工程(舉辦100場科普專家講座、征集100個“科學家故事”、開發(fā)100個科學素養(yǎng)系列課程和科普“資源包”、培育建設100個中小學優(yōu)秀科技社團、組建100個科技志愿服務隊、推動“科普大篷車”進100所學校),推動科學教育與“雙減”工作緊密融合,提升科學教育內容和水平。

04建設一個平臺
與中科院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在全省開發(fā)首個“云科學”綜合素養(yǎng)教育服務平臺,開發(fā)119 個主題、1282個學時的科學素養(yǎng)系列課程,實現(xiàn)“一鍵觀課、無縫交流、云上成長”,豐富學校課后服務內容。

05用好一群基地
充分發(fā)揮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市科技館與多所學校簽訂“館校合作”協(xié)議,共同設計開發(fā)科學課教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將科學課堂搬進科技館,將科教資源送進校園。

協(xié)調中科院自動化所、植物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與泰州多所中小學開展科學教育合作,精選科普教育基地研學游線路,開展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科普實踐活動。
在院士舊居建設“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邀請科學界頂尖專家開展科普講座,播撒科學種子、傳授科學知識。
06樹立一眾典型
每年評選泰州市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泰州市中小學優(yōu)秀科技社團、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樹立科技教育先進典型,發(fā)揮激勵導向作用。
開展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市長獎評選表彰,積極參加或舉辦“金鑰匙”科技競賽、泰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等比賽,激勵全市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科技創(chuàng)新大潮。

連續(xù)7年開展市長獎評選表彰,累計評選表彰獎勵市長獎69名、提名獎63名、科技輔導獎69名、創(chuàng)新教育搖籃獎3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