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chuàng)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在渝圓滿閉幕
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科協(xié)、科技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chuàng)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在重慶圓滿落幕。閉幕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舉辦,中國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以色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馬來西亞科學院院長Asma Ismail、尼日利亞科學院候任主席Ekanem Braide、巴基斯坦科學院秘書長Muhammad Aslam Baig、經濟合作組織科學基金會主席Manzoor Hussain Soomro、伊朗進步與發(fā)展中心主席Sirous Vatankhah等8位科學家在線寄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龔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學術副校長吳岳良,原國際科學院組織科學教育項目(IAP SEP)國際委員會主席Lee Yee Cheong、經濟合作組織科學基金會主席Manzoor Hussain Soomro、非洲科學院聯盟執(zhí)行理事Jacqueline Alice Akinyi Olang、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阮湘平、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凌凡、重慶市科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合清等領導嘉賓出席閉幕活動。
懷進鵬在寄語中表示,青少年時期是創(chuàng)造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希望大家弘揚科學精神,永葆科學好奇,堅持求真、質疑、開放、合作,從小涵養(yǎng)科學家潛質。中國科協(xié)非常樂于為大家搭建交流平臺和展示舞臺,碰撞智慧火花、砥礪創(chuàng)新思維,期待創(chuàng)客營的經歷點亮大家的科學夢想,成為記憶中的瑰寶,也希望同學們在創(chuàng)客營活動中結識新朋友、結成創(chuàng)新伙伴,共赴科學之約,共同創(chuàng)造未來。

懷進鵬寄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
丹謝赫特曼表示,科學研究是通過向自己提出問題并向世界回答這些問題來探索自己和世界的一種方式,不要對任務感到壓力,保持原始的熱情和好奇心。Asma Ismail希望青少年們準備好應對21世紀挑戰(zhàn),仔細思考長大后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并落實到自身行動中。Ekanem Braide認為,青少年們應將學到的所有知識轉化為科學領域的豐碩事業(yè)。
在“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環(huán)節(jié),龔克教授和吳岳良院士在線分享了他們的科研故事,聆聽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講述在本次創(chuàng)客營期間的科學探究經歷并進行點評。

龔克教授與青少年在線互動
閉幕活動上還公布了最佳創(chuàng)客獎、最佳展示獎、最佳團隊獎獲獎名單,正式發(fā)布了“一帶一路”虛擬科學中心,開啟了永不落幕的“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新篇章。
本屆創(chuàng)客營于11月9日開幕,開展近30場院士專家報告,30場包括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大科技裝置及頂尖高校、中學和科研院所科技實驗室的直播、線上游覽活動,舉辦“一帶一路”文化匯,發(fā)動參與活動的師生生動展示本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進行在線互動,為師生們打造了一場線上國際科技文化嘉年華。截止目前,吸引了來自53個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的師生近2000萬人次參與,其中閉幕活動直播觀看人次近500萬。本屆創(chuàng)客營進一步拓寬海外媒體宣傳渠道,通過5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600家境外媒體宣傳,覆蓋了近9000萬人。
活動主辦方高舉團結合作旗幟,提前分兩批向7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推送了抗擊新冠疫情的科普資源和活動教案,受到合作伙伴普遍歡迎。除與各國師生分享疫情防控知識和方法外,本屆活動優(yōu)化健康教育、工程設計等2項科技課程,寫入特色抗疫內容,包括編寫新冠肺炎防護指南、設計方艙醫(yī)院模型等,組織廣大參與者身體力行合作抗疫,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青少年科技中心、重慶市科協(xi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