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走上科研道路,不要讓自己那么累,不要試圖讓自己每門功課都要最好。”
●“要去享受生活,慢慢水到渠成。”
●“每天集中注意力工作4~6小時,其他時間多半就是玩兒。”
●“最重要是效率!”
●中西方最大的不一樣,朱健康的感受就是“科學精神”。也因此,“差別會慢慢擴大”。
■本報記者 王卉
朱健康保持著瘦削的身材,沒有像他的很多同齡人那樣大腹便便。
作為9位到場院士之一,日前,在“第11屆明天小小科學家”頒獎系列活動中,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渡大學植物生物學教授朱健康,受邀到北京八中校史館與一組參賽學生進行交流。
朱健康領(lǐng)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處于領(lǐng)先地位,他本人也是全世界發(fā)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植物生物學家之一。
因植物基因研究而備受各界重視,于是在這場交流中,朱健康最開始被追問的,很多都是植物基因相關(guān)話題。令朱健康高興的是,現(xiàn)在的中學生知識都很豐富,很多問題很專業(yè)。
愛好、鍛煉很重要
“您有什么愛好?” 《中國科學報》記者忍不住發(fā)問。
“滑雪、潛水、足球……”朱健康的神情馬上活躍、生動起來。仿佛來到歐洲滑雪勝地阿爾卑斯山之巔,正踩著滑雪板,要凌空飛翔;或是已穿好潛水服,正要深入太平洋下2000米,探索海底世界;或是已來到綠茵場上,準備一場痛快淋漓的酣戰(zhàn)。
“興趣愛好比較多。”朱健康補充,“最多的是鍛煉身體。比如,小時候練武術(shù),像很多淘氣的男孩子一樣,那時會時不時打架,大學也曾經(jīng)參加武術(shù)隊,F(xiàn)在經(jīng)常踢球、打乒乓球、滑雪、潛水……總閑不住。”
在滑雪等愛好中,朱健康也體驗到一種精神:每次都有新的挑戰(zhàn),從不敢滑,到一步步面對更艱難的體驗。“這是人類的一種精神,下一步要更好。”
朱健康小時候生活在安徽農(nóng)村,父母基本不管,那時就是整天玩,當時很多家庭都有六七個孩子,父母忙著干活,也管不過來。“不像你們現(xiàn)在,幸福,也不幸福。”朱健康說。
朱健康對現(xiàn)場的中學生提醒:如果以后走上科研道路,不要讓自己那么累,不要試圖讓自己每門功課都要最好;镜挠柧毷潜匾模盒愿窈茫土,身體好。特別是鍛煉很重要,甚至比掌握多一點知識更重要,“路長著呢!”
“要去享受生活,慢慢水到渠成。”朱健康說。
效率最重要,不是死讀書
朱健康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讓人羨慕——“每天集中注意力工作4~6小時,其他時間多半就是玩兒”。他也承認,這一點因人而異。
當然玩時也會思考,不是光死讀書。
朱健康自嘲,自己可能有多動癥,看書、工作、學習超過半小時,“就得出去走一走,玩一玩,活動活動”。
與許多人相同的是,僅僅電子郵件,他幾乎每天都要接到幾百封,來自世界各地很多實驗室。光處理郵件,還不得幾小時?!朱健康的做法是:“撿重要的處理,總得有個選擇、取舍。”
“最重要是效率!”什么時間必須讀文獻,找適合自己狀態(tài)的時間,如果感覺不太好,就先不做。
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社會,像華羅庚所提倡的統(tǒng)籌兼顧,朱健康認為,重要的是同一時間學會同時做幾件事。比如每天一到辦公室,他會一邊聽電話留言,一邊分揀郵件……
但有時必須集中精力來做好一件事,比如做一篇文章。
“據(jù)說,大學要閱讀很多文獻資料?!”有學生提問。大家感覺,這顯然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大學主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記憶太多東西,沒多大用,很多都忘了。要真正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高考在即,這些高二學生也非常關(guān)心高考的應(yīng)對。但顯然,現(xiàn)在的時代與朱健康高考時代大不相同。
“現(xiàn)在上大學不成問題,幾乎百發(fā)百中,我們那會兒,沒有多少人能上大學。”
朱健康第一次高考就曾落榜。
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的那所中學,一直以來,幾乎沒有高考入榜者。朱健康是第二年在縣城中學補習了一年,才得以如愿考上大學。“有些地方教育質(zhì)量不夠好,老師很重要的。” 朱健康感慨。
朱健康被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錄取,當時比他低上百分的,也有錄入清華、北大的。
中西方科研最大不同
中西文化差異,是大家追問的問題,也是朱健康不時反思的問題。
在應(yīng)對上,朱健康認為,文化上的差異,不是問題,科學是相通的。文化差異會影響交流,可以盡量克服。
中西方最大的不一樣,朱健康的感受就是“科學精神”。這帶來中西方之間非常大的差距,也因此,“差別會慢慢擴大”。
對科研人員而言,在西方,科學精神幾乎融合在生活的各個部分。比如除了工作,在吃飯、喝咖啡,包括在酒吧喝酒時,都在談科學相關(guān)話題,即使偶爾會有游離,又很快會回到科學的話題,在這樣的交流、討論中會深受啟發(fā)。
而在國內(nèi),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談科學,很多時候會顯得有些無趣。
“國內(nèi)還有一點不同,就是個性化不夠,這與西方很不一樣。”朱健康強調(diào)。
人物介紹:
朱健康,1967年出生,博士,研究員,2010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得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與園藝及園林學系杰出教授獎,亞利桑那大學生命科學與農(nóng)學院年度最佳研究員獎,美國植物生物學會頒發(fā)的Charles Albert Shull獎。2011年,作為頂尖千人被引進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工作。
朱健康是世界著名的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lǐng)軍人物之一,主要從事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在植物抗旱、耐鹽與耐低溫方面的研究碩果累累。他帶領(lǐng)的研究組以擬南芥為模式生物,通過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植物抗鹽的分子機理研究,提出植物抗鹽的SOS途徑,開創(chuàng)了鈣離子響應(yīng)環(huán)境脅迫的研究領(lǐng)域,為從分子水平揭示植物的耐鹽機理奠定了基礎(chǔ);增進了對脅迫響應(yīng)激素ABA的生物合成、干旱脅迫的信號傳導等的了解,并首次在試管中用重組蛋白重建了一個主要的ABA信號通路;在表觀遺傳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首次發(fā)現(xiàn)并證明自然界中存在DNA去甲基化的基因,為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新的領(lǐng)域;另外還首次發(fā)現(xiàn)了nat-siRNAs及其在調(diào)節(jié)脅迫抗性中起重要的作用等。
迄今為止,朱健康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世界高水平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了近200篇研究論文,是世界植物科學領(lǐng)域發(fā)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