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備受關注的“明天小小科學家”評選結果在人民大會堂揭曉。來自北京市第四中學的胡瑞、北京匯文中學的李思然、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秦一驍從509名申報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最終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的榮譽稱號。

鄧楠、陳小婭、韋鈺為獲得“小小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選手頒獎
由教育部、中國科協(xié)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第八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頒獎典禮10日下午4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的7位院士共同出席了頒獎典禮,并分別為獲獎選手頒獎。

頒獎典禮現(xiàn)場
頒獎典禮上,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代表3家主辦單位講話。在講話中,陳小婭表示,舉辦“明天小小科學家”的活動為青少年關注科學、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希望全體同學能牢記自己對祖國和社會的責任感,努力成為未來優(yōu)秀的科學家。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也鼓勵選手們真正為科學、為國家、為人類做出貢獻。

選手展示合作完成的畫卷
今年共有509名高二學生申報,其中422名通過資格審查,獲得初評資格。本屆活動,為了保證評審工作的科學、公正,活動組委會邀請了11個地區(qū)的26所重點大學和研究機構的93名教授和研究員組成評審委員會,承擔初評和復評的學生評議工作。終評評審委員會由32位教授或研究員、5名院士共同組成。
在歷時5天的終評過程中,60位學生分別經過了研究項目問辨、綜合素質考察、知識水平測試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審,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60名(終評產生20名,另有40名根據(jù)復評成績直接確定),并在一等獎獲得者中選出3名“小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獲獎學生將獲得豐厚的獎學金資助,同時一、二等獎學生獲得大學保送資格。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是一項由教育部、中國科協(xié)、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選拔和獎勵活動,今年是第八屆。這項活動接受全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高二年級學生的自由申請,旨在透過學生個人的科學研究項目,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fā)現(xiàn)一批具有科學潛質和發(fā)展后勁的學生,向著名高等院校推薦,并資助他們進入大學后,繼續(xù)進行研究活動,鼓勵他們投身于自然科學研究事業(yè),并立志成為未來優(yōu)秀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