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中國科協(xié)、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第七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頒獎典禮11月1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國家總督學夏鑄、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小姐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學生頒獎。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小姐分別代表三家主辦單位講話,勉勵全體學生從活動中汲取力量,滿懷信心和熱情,牢記自己對于祖國和社會的責任感,堅定的走向明天,努力成長為未來優(yōu)秀的科學家。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洪副司長主持頒獎典禮

評委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王乃彥院士做評審工作報告

國家總督學夏鑄(左六)、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左七)、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王乃彥院士(左八)為獲得一等獎學生頒獎

中國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左三)、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右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小姐(左一)為三名"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頒獎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講話

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韋鈺院士講話

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張培薇小姐講話
出席頒獎典禮并為獲獎學生頒獎的還有九位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王乃彥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北京大學黎樂民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歐陽自遠院士、中科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嚴加安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鄭哲敏院士、國家氣象衛(wèi)星中心許健民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謝家麟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惕碚院士。九位院士還在頒獎典禮前與全體學生分組座談,以親身經(jīng)歷激勵同學們積極投身于自然科學研究事業(yè),頒獎典禮后,院士們還參加了獲獎學生主持的頒獎晚宴,分享他們收獲的喜悅。

九位院士與獲獎學生分組座談

來自北京的李夢溪和來自上海的何星儒同學主持頒獎晚宴
本屆活動自2007年5月15日開始申報至今歷時半年,共有來自全國除臺灣和西藏外的430名高中學生向組委會辦公室提交了正式申報材料,其中391名學生通過嚴格的資格審查獲得初評資格,經(jīng)過初評和復評,來自19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60名學生獲得終評資格。組委會先后聘請了127位教授和研究員擔任初評、復評、終評的評審專家,保證了評審工作的科學、嚴謹、權威、公正。
終評活動于2007年11月9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重點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名教授或研究員組成終評評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王乃彥院士擔任評委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和北京大學黎樂民院士分別擔任評委會副主任。評委會對60名學生進行了個人研究項目問辨和綜合素質考察,并對學生進行了統(tǒng)一的知識水平測試。根據(jù)終評成績,經(jīng)評委會認真討論,最終確定了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60名(含復評確定的40名未獲得終評資格的三等獎學生),并在10名一等獎中選出了三名“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
在緊張嚴謹?shù)脑u審活動之余,組委會組織學生參觀了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范樓,參觀北京大學并在北大百年紀念講堂觀看文藝演出:中央芭蕾舞劇團中國首演經(jīng)典三合一劇目。組織學生圍繞“節(jié)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主題進行青年科學沙龍,特別邀請在北大清華就讀的往屆獲獎學生作為志愿者擔任沙龍主持人。針對探月工程這一國內重大科技事件,組織學生親赴火箭運載技術研究院參觀中華航天博物館,并在東高地科技館進行了載人航天飛船模擬發(fā)射。為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傳播科學熱情,分享科學樂趣,組委會本屆活動還首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來到打工子弟學!镭S學校,與該校初一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手拉手活動。

"明天小小科學家"指導永豐學校的學生做有趣的水實驗

學生參觀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生們進行青年科學沙龍活動

學生們參加知識水平測試

同學們進行載人航天飛船模擬發(fā)射實驗
為了鼓勵和資助這些具有科學潛質的優(yōu)秀學生進入大學后繼續(xù)開展科學研究,并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學研究事業(yè),香港周凱旋基金會特別為獲獎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獎學金。三名“小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將分別獲得5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其他7名一等獎獲得者將分別獲得2萬元獎學金,二等獎獲得者也將分別獲得1萬元獎學金,同時獲得一、二等獎學生的學校和輔導機構也會獲得相同數(shù)額的獎勵。為了肯定和培養(yǎng)這些優(yōu)秀的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教育部為該活動提供了政策支持,通過公示的一、二等獎獲得者將有機會免試進入大學學習。中國科協(xié)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為此項活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推動活動廣泛持續(xù)的開展,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作為組委會辦公室,承擔本屆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人才培養(yǎng)關系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我們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主辦單位希望通過長期努力和持續(xù)完善,使之發(fā)展成為我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品牌活動。充分發(fā)揮活動的影響力和導向性,鼓勵廣大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穩(wěn)步提高。
我們相信,科學的未來,在今天孕育,在明天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