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少年高?茖W營湖北營活動綜述--堅守育人初心 共筑科技之夢
7月10日—22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湖北省科協、湖北省教育廳、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共同承辦的2019年青少年高?茖W營湖北營活動圓滿結束。
來自重慶、福建、新疆等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848名營員及帶隊教師相聚在美麗的江城武漢,開啟美妙的科技之旅。同時,我省于7月7日— 21日共計派出336名營員和帶隊教師分赴北京、上海、江蘇等10個省、直轄市,參加18所高校及科研單位承辦的科學營活動。今年湖北營活動累計開放國家重點科研實驗室近15次,舉辦科普講座18場,開展各類科學探究實驗15項,舉行學生文化交流活動22次。
青少年高?茖W營湖北營活動自2012年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8年,據不完全統計,8年來湖北營活動共招募湖北營員4000余人次,接收全國各地營員近6000人次,開放國家重點科研實驗室125次,舉辦科普講座138場,其中院士講座20場,開展各類科學探究實踐225項,舉行學生文化交流活動182次。

領導寄語勉勵營員成才
湖北省科協高度重視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湖北營活動。省科協黨組成員劉侃于7月11日、7月17日分別出席了武漢大學開營式和華中科技大學開營式,并為營員授營旗。武漢大學開營式上,他勉勵青少年勇擔時代使命,通過科學營活動激發(fā)科學興趣、培養(yǎng)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積極投身科技實踐。在華中科技大學開營式上,他寄語廣大營員在科學營中開闊視野、收獲知識、收獲友誼,培養(yǎng)科學志趣、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確定科學志向,為把祖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而貢獻力量。

活動期間,各承辦高校領導也紛紛出席營地活動,并對營員殷切寄語。
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成鼓勵營員們在武漢大學能激發(fā)科學興趣,培養(yǎng)科學精神,學有所獲,將來為世界、為民族的科技發(fā)展做更大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解孝林希望營員們通過科學營活動感悟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yǎng),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王華希望營員們能樹立不怕困難、勤奮刻苦、求知上進、永攀科學高峰的信念。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經激勵營員們讓科技夢、青春夢與中國夢在時代的波濤中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營地活動彰顯科學特色
活動期間,湖北營各承辦單位開展了專家講座、動手實踐、參觀科研場所等豐富多彩的營地活動,活動內容充分體現出各承辦單位學科特點、專業(yè)特色和人文傳統,展示了湖北高校雄厚的科教實力。
●專家講座傳科學
活動期間,專家講座精彩紛呈,專家學者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營員們傳播前沿科學知識,在他們心里播下崇尚科學的種子。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攝影測量系主任胡翔云教授圍繞著“遙感在你身邊”主題,為營員全面講授了遙感數據方面的理論研究,充分激發(fā)營員們對遙感科學的好奇心。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常務副院長劉筆鋒教授為大家?guī)砹司实纳茖W專題講座,介紹了納米腫瘤學、生物力醫(yī)學、可穿戴設備、生物醫(yī)學影像、人工關節(jié)和腦機接口等前沿科技概念,令營員們連連驚嘆、暗暗稱奇。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博導陳偉濤主講的“‘天眼’看地球”專題科學講座,帶領營員開啟星空之旅,使他們對遙感技術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深切的感受到科技興國,科創(chuàng)報國不但需要遠大理想,更需要腳踏實地、刻苦鉆研的精神。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世界陶瓷研究院院士傅正義在題為“夢想與追求”報告會上,結合自身求學經歷激勵營員們腳踏實地,積極進取,不忘先輩們的求知精神,為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奉獻力量。
●特色活動踐科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顒悠陂g,各承辦單位結合自身學科特色,開展系列科學探究特色活動,培養(yǎng)了營員們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體會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武漢大學分營特色活動豐富多彩。在“植物群落調查”活動中,采取“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式,激發(fā)了他們對植物種群研究的興趣;在“測繪實戰(zhàn)訓練”中,營員們充分發(fā)揮動手能力,體驗測繪的完整流程;在“探尋珞珈山上的科技人文精神”中,在自然環(huán)境中感受人文,在人文中感悟科學。
華中科技大學分營的創(chuàng)新導論與實踐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 “工程實訓”專題動手實踐活動中,營員們分組開展激光雕刻、藍牙音箱制作、3D打印等7項工程實訓,做出了屬于自己的科技作品;在 “創(chuàng)客與互聯網+”專題實驗中,營員們分組開展wifi智能小車、趣味電子小制作、Arduino入門開發(fā)等9個探索實驗,充分感受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互聯網的魅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分營將營員分為“未來李四光班”、“材子班”、“賽恩師班”、“小小工程師班”和“自動化人班”5個班級開展系列主題科技活動。營員們動手制作輸電塔結構模型,學習礦物鑒定方法,體驗唇膏、有機玻璃等制作過程。分班特色活動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地大特有的歷史底蘊、文化傳統與學科特色。
武漢理工大學分營特色活動緊密結合學科特點和文化特色。在電工電子實訓中,營員們成功地制作出交流電照明電路和直流電音樂盒,體驗到動手實踐的樂趣;在“3D”打印體驗中,營員們感受由二維圖形到三維世界的科技魅力;在“高空護蛋”活動中,大家合作完成裝置制作,領略科學探索和團隊合作的真諦。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專題營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了科學探究課程,以探究性課題為導入, “情景式教學”為載體,讓學生完整地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培養(yǎng)營員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感受做植物學家的研究樂趣。
●科研參觀感魅力
活動期間,各承辦單位積極開放國家重點實驗室,幫助營員們開闊科學視野,感受大學的科研氛圍,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遠大志向。
武漢大學分營營員參觀了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直觀地感受到智能生活的奇妙和高科技帶來的便利,體會科技改變生活的神奇;
華中科技大學分營營員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煤燃燒重點實驗室和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重點實驗室,近距離感受到華中大的科研實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分營營員走進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GPMR)和生物地質與環(huán)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BGEG),探索地質科學的奧秘;
武漢理工大學分營營員參觀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納米重點實驗室、“引擎”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現場領略前沿科技的魅力。
多措并舉加強活動管理
今年,湖北省級活動管理辦公室多措并舉加強活動精細化管理,保障活動順利進行。
一是4月21日-24日,武漢大學、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辦的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承辦單位對接會在武漢召開。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劉會強出席會議并講話,湖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朱瑛、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唐其柱出席會議并致歡迎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副處長趙宇出席會議。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等單位代表與來自35個省級管理辦公室和常規(guī)營、專題營、西部營等承辦單位140余名項目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6月13日-14日召開湖北營協調會暨全省帶隊教師培訓會,明確各相關單位職責分工,加強活動規(guī)范化和精細化管理,確保活動圓滿舉行。
二是及時下發(fā)營員手冊、活動掛包,督促市州管理單位和參與中學做好營前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帶隊老師工作職責和安全意識,同時,赴相關市州巡查營前培訓,確;顒尤f無一失。
三是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高校營湖北營活動調研,調研采取發(fā)放調查問卷和實地座談的形式開展。在咸寧鄂南高級中學與市州主管、參與中學圍繞營員、帶隊老師的選拔招募流程、營地活動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四是加大活動宣傳力度,制定重點活動宣傳方案,聯系省、市級媒體對重點活動進行宣傳報道;顒悠陂g,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壟上頻道、長江云、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電視臺、武漢科技報、黃石市東楚晚報等省、市級媒體對各營地重點活動紛紛進行報道或轉載,擴大了活動社會影響力,提升了活動的品牌效應。據統計,省、市級媒體報道共計14篇(次)。其中,省級媒體報道6篇,市級媒體報道6篇,電視媒體報道2次。
五是招募貧困地區(qū)營員助力精準脫貧。共計招募來自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蘄春縣等5個國家級貧困縣營員75名,占招募總人數15%,為貧困地區(qū)青少年創(chuàng)造更多參加科技實踐活動的機會;積極與云南省辦協調,將華中科技大學對口扶貧點臨滄市臨翔一中營員納入其招募范圍,參加華中科技大學營地活動。
2019年青少年高?茖W營湖北營活動已圓滿落下帷幕,營員們在這里培養(yǎng)了科學興趣,積累了科學知識,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收獲了寶貴友誼,營員們的科技報國夢想正在騰飛。正如湖北省荊州市江陵中學的張帥同學所感:別過楚天闊暮靄,來到漢陽晴川歷。材子旗展預騰飛,科技報國延希冀!
活動期間,省辦加大了對各營地巡查力度,并積極與來鄂省辦溝通協調,掌握活動進展情況,及時發(fā)現解決問題。湖北營各營地無一起安全事故發(fā)生。同時,我省赴外省營員、帶隊教師在活動中表現優(yōu)異,獲得各營地高校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