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恩”“哦”……一陣陣驚嘆聲從第二教學樓的2106教室傳出,8月3日上午八點,安徽科學營的全體營員聽取了中國科技大學材料與工程系主任陸亞林教授帶來的別開生面的“一、二、三、四”講座。
“不好意思,要介紹的這個人物就是我自己,我叫陸亞林,今天講座的主題就是介紹一個人物,講述二個故事,描述三個材料,回答四個問題,簡稱一二三四。”這一特殊的開場白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在講座中,陸教授首先介紹了自己求學的經歷,與以往書中的成功人士的侃侃而談不同,陸教授從實際出發(fā),以自己豐富的經歷為引子,為營員們展現了一個辛苦求學,勤奮專研而最終成功的例子。
隨后的“兩個故事”,陸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述著有關“位相匹配”和“電光陶瓷”的物理學故事,營員們聽地津津有味。在講述中,他一反往常冗長的院系簡介,讓營員們在故事中了解材料工程學誕生的緣由。在談到“超材材料”、“形狀記憶合金”“能量轉換材料”三種材料時,陸教授不僅注重知識的講解,還注重現場的互動,為了說明物理效應中“等離激元”,他形象的比喻道:“金屬就像大海一樣無序波動,把一個杯子裝滿水,輕輕敲一下,會出現什么呢?對了,水波會一圈圈的擴散開,這就是我們說的等離激元。”
講座臨近尾聲,陸教授提到自己的老師閔乃本老先生的事跡,以此激勵學生們要在求學的過程中沉住氣,耐得住寂寞。“正如閔乃本老先生所說,當你特別需要錢的時候,你的口袋里沒有錢,當你不需要錢的時候,你卻發(fā)現口袋里還有點錢,你們不一定理解這其中的哲理,但是人類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你需要的就是在你這個時期,認認真真做你這個時期應該做的事情,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最后的“四個問題”階段,營員們踴躍提問,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幢睂嶒炛袑W的同學更是對陸教授介紹的形狀記憶材料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他請求教授能夠解釋形狀記憶材料如何使用及損壞后是否能夠恢復原狀做進一步說明;太湖中學的汪濤則請教教授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這么精彩的講座,是否在效率方面有什么特殊的辦法等等。原本簡短交流,卻因孩子們的熱情一次一次延長。
講座結束后,學生們仍然不愿離去,紛紛來到陸教授身邊要求合影,并索取簽名,希望教授能夠為今后他們答疑解惑。蕪湖十二中的吳志強老師說:“陸教授的講座真的非常精彩,我自己受益匪淺,而且陸教授的教學理念非常新穎,貼近學生,在知識內容上深淺有度,始終保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上。”郝啟明同學說:“真的可以感受到大師的風采,而且教授在準備時間這么短的情況下,做了一堂這么生動的講座,可見他的思維很敏銳,知識很淵博。”